中国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影响日益突出
国际在线报道(记者 张楠)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23日在北京开幕。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表示,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、各领域渗透融合,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。以下请听记者张楠发回的详细报道:
近年来,中国互联网保持持续快速发展。截至今年6月底,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.85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36.2%,其中手机网民达3.18亿。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.31亿。与此同时,中国3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,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,三网融合取得积极进展。
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表示,随着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,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,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。对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在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融合中所呈现的特点,刘利华说:“互联网产业总体经济规模增长迅速,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。2010年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,电子出版、网络视频、微博等新业务、新应用发展迅速。移动互联网规模快速增长。2010年,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4万亿。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纷纷上市。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,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。作为交易平台,互联网已成为分销的重要渠道,使越来越多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。作为工作平台,互联网对企业的服务支撑正从供应链管理、企业资源管理、财务管理等逐步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,推动了传统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。”
有关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特点,刘利华还介绍说,互联网新技术、新业务加快创新发展,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。近年来,以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势头强劲。移动用户规模呈爆发性增长,基于3G网络的行业信息化业务也不断涌现,并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。而互联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随着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、交通等领域的应用,公共服务的手段和平台将进一步丰富和延伸,促进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。
近年来,随着电子商务、信息搜索、网络通信、网络媒体、网络社区、网络娱乐等业务蓬勃发展,互联网已深入民众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刘利华说:“截至2010年底,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.61亿人,网购渗透率达到35.1%;有3.75亿人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各类信息;有3.53亿人通过即时通信工具沟通;网络音乐用户数为3.6亿人,使用率高达79.2%;还有2.95亿人通过博客发布各类信息和观点。特别是作为新兴互联网应用之一的微博,近两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取、分享信息、实现人际交往。微博正在成为社会公共舆论、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,以及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。”
刘利华表示,今后将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,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,有效发挥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。